种养一体循环农业的目的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作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资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模式在完成了综合利用的同时,也在提升农作物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土壤改良能力。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
1.在肥料生产过程中,将肥料(腐熟农家肥)和水混合,按照一定比例混拌均匀,均匀分布到每个水稻种植区域,施加合适的肥料,充分混合,然后及时放到田块或农田,避免大雨冲淋流失。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可以适当添加豆粕或秸秆。一般有机质含量2%的复合肥,每亩不超过20kg;有机质含量0.2%的磷酸一铵,每亩不超过40kg。一般按2%-3%的比例添加磷酸二铵、秸秆和豆粕。
2.在水稻插秧时,根据稻谷苗数的多少和长势,适当增加肥料用量,一般每亩可以添加尿素2-2.5kg,也可以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或硫酸钾等钾肥。插秧时,以秧苗不现心叶不现心叶为宜,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提高插秧质量。
3.在水稻分蘖和穗分化期,对肥水条件欠佳、长势较弱的杂交稻,以及机插秧在土壤较贫瘠、基肥不足的条件下,或出现早衰现象,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减少用量。
4.在秧田中期及后期,适当增加施肥用量。建议在水稻插秧后,施用尿素5-8kg,磷肥10-15kg,或每亩施用碳铵20-25kg。施用量不能过多,以免降低秧苗抗倒伏能力。
5.在早插秧之后,一般应灌水2-3次。
五、深水孕穗期管理
1.中期(7月下旬)。
由于7月上中旬的高温干旱,秧田不能形成稳定的深水层,容易造成田间淹水,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应以浅水灌溉为主,采取浅水勤灌的措施,并且加大浇水量,一般间隔3-5天灌水1次,注意水源要充足,一般水稻田间达到水稻成活、有深水潜江的,则要保持2-3天的浅水层,为水稻灌深水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