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当前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主要目标是抓好面积、基础设施、排灌设施、高产创建、田管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并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提出科学化的肥水管理技术,为农户们引进更多新技术和新品种。在制定田间计划时,研究人员直接对接农户,到示范基地亲自实地勘察肥水条件,研究稻田肥水,查看田块的水情、地势和土质,并和肥料的使用情况,听取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
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当地农民决定播种时间,并稻田规划种植品种,根据田间生态条件和生产需求,科学合理的调整稻田的基本种植。
(二)水稻种植技术
1.施肥和灌溉。由于冬春季的干旱天气,施用化学肥料极易造成养分流失,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因此,必须根据水稻的生育特点和土壤肥力情况,及时进行施肥和灌溉。在施肥时,要考虑氮磷钾养分比例,如平均每亩应施用纯氮30-40公斤、五氧化二磷20-35公斤、氧化钾35公斤。
2.除草松土。水稻苗期时,应适当进行松土,以促进根部的生长。等到水稻分蘖高峰期时,应适当加深浅耕,以破除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另外,由于水稻田长期积水的话,易造成水稻缺氧死亡,因此,必须进行淹水淹水,时间应适当延长。
3.追肥浇水。水稻生长中期要根据生长情况,科学施用氮磷钾肥料,以提高产量,达到旱涝保收。旱薄田多施氮肥,水田少施氮肥,稻田多施钾肥。同时,水稻在孕穗期、齐穗期应及时施用叶面肥,通过叶面喷施,有效促进水稻花芽分化、灌浆结实。
4.科学管水。夏季高温多雨,要注意排水防渍,确保水稻生长正常,做到灌溉、施肥和灌水相结合,苗弱时加强水分管理,及时灌水防旱,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孕穗期灌深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降低病害发生和危害。